成语 |
解释 |
默默无闻 |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举世混浊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走马观花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举贤任能 |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话就说。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骨肉之亲 |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如出一辙 |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