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郭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基础信息
拼音xià wǔ guō gōng
注音ㄒ一ㄚˋ ㄨˇ ㄍㄨㄛ ㄍㄨㄥ
感情夏五郭公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圆颅方趾(意思解释)
- 炒鱿鱼(意思解释)
- 敬业乐群(意思解释)
- 所作所为(意思解释)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有去无回(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云天雾地(意思解释)
- 经纬天下(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直捣黄龙(意思解释)
- 钿合金钗(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单刀直入(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师严道尊(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拆东墙补西墙(意思解释)
- 神经过敏(意思解释)
- 势不可为(意思解释)
- 留恋不舍(意思解释)
- 黯然神伤(意思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