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迟疑不决 |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一干二净 |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始终一贯 |
自始至终都一样。 |
蹊田夺牛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
博采众长 |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