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繁体鼎足之勢
感情鼎足之势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近义词鼎足而立
英语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俄语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怪诞不经(意思解释)
- 日甚一日(意思解释)
- 杯蛇幻影(意思解释)
- 一时一刻(意思解释)
- 沟满壕平(意思解释)
- 长命富贵(意思解释)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释)
- 白发苍苍(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轰轰烈烈(意思解释)
- 群山四应(意思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