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月明如水 |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样。 |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
大包大揽 |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鬼瞰其室 |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骄傲自满 |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豁然开朗 |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千里命驾 |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声驰千里 |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
鸡毛蒜皮 |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
除恶务本 |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