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

词语解释
主权[ zhǔ quán ]
⒈ 国家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英sovereignty; sovereign right;
⒉ 君主的权力。
引证解释
⒈ 君主的权力。
引《管子·七臣七主》:“藏竭则主权衰,法伤则姦门闓。”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壅蔽贤士,以擅主权。”
⒉ 有职权的官吏。
引《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上怜之,尽取 弘(韩弘 )财簿自閲视,凡中外主权,多纳 弘 货。”
胡三省 注:“主权,谓中外官之有事权者。”
⒊ 自主的权力。
引《老残游记》第十七回:“我拿了这信就有办法,将来任凭你送人也罢,择配也罢,你就有了主权,我也不遭声气。”
⒋ 国家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引邵羲 《论借外债筑路之利害》:“自 沪寧 借款筑路之契约宣布,主权之丧失,国民之负担,无时可以挽回。”
洪深 《劫后桃花》六十:“现在 青岛 还了我们 中国,是我们 中国 人的主权了。”
国语辞典
主权[ zhǔ quán ]
⒈ 独立自主,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权力。
引《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大帅的议论,诚然寓意深远,但是各式事情,一齐惟顾问官之言是听,恐怕大权旁落,大帅自己一点主权没有。」
⒉ 近代构成国家的四要素之一。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对内具有排外的管辖权, 对外则有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力。
引《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中国失了主权,办一个小小犯人,都要听外国人做主。」
分字解释

※ "主权"的意思解释、主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主权的造句
1.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大清朝廷一面把洋人是否遵守跪拜礼仪等繁文缛节看得重如泰山,一面却又把治外法权、内河航行权等真实的主权损失看得轻如鸿毛。
2.口头上喊着发扬民主,真正看到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时,他又大惊小怪起来,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呢?
3.我们希望见到欧盟是否能够控制主权债务风险,以及是否能够将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好让欧洲能够尽早脱离金融危机,并持盈保泰.
4.现在有些人在口头上高喊着发扬民主,但是当看到群众要真正行使民主权利时,他惊慌失措起来,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呢?
5.南沙群岛远离陆地,岛礁狭小,岩石瘠薄,以此周边各国对南中国海岛礁主权归属历年恝置不问。
6.声明指出,朝鲜的自卫核武装是“维护民族尊严和主权的正义手段”,不会动摇不定。
7.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大清朝廷一面把洋人是否遵守跪拜礼仪等繁文缛节看得重如泰山,一面却又把治外法权、内河航行权等真实的主权损失看得轻如鸿毛。
8.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9.我国外交部的这一项声明,义正词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强烈愿望。
10.在该场战争中,中国拥有喜马拉雅高原多数地区的主权,这使印度深感担忧,因为印度一直把该山系视为抵御入侵的战略缓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