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

词语解释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
⒈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活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作为的人。
例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晋·王嘉《拾遗记》
英a walking corpse——one who vegetates;
引证解释
⒈ 见“行尸走肉”。
⒉ 比喻徒具形骸,庸碌无为,毫无生气的人。
引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任末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成帝六》:“张禹 之初,与 王根 异也,犹有生人之气也;虑及子孙而行尸走肉,遂祸人之宗社,冒万世之羞。”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你我就没有责任吗?都象你这样,那 中国 四万万人,就等于四万万行尸走肉啦。”
⒊ 比喻精神贫乏,徒有形体的反动分子。
引峻青 《不尽巨涛滚滚来》:“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那个出卖灵魂者,只能做为一个行尸走肉继续存在于世而已!”
亦作“行尸走骨”、“行尸走肉”。 《云笈七籤》卷六十:“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文恪》:“此等行尸走肉,亦復想啗我金耶?”
国语辞典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
⒈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气,庸碌无为。晋·王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视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引《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谫劣无能,谓之行尸走肉。」
近酒囊饭袋
分字解释

※ "行尸走肉"的意思解释、行尸走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行尸走肉的造句
1.有形无魂的行尸走肉,他们有的鼠目寸光,唯利是图;有的吃喝玩乐,腐化堕落;有的是好高骛远,却从不脚踏实地。
2.意醉神迷似得意,纸醉金迷毁前程。看似舒畅能神游,实则伤身又害体。毒瘾祸害丧心智,行尸走肉丢秉性。恣意妄为浑不觉,身陷囹圄幡然悔。国际禁毒日,远离邪恶*品,切莫追悔莫及。
3.不二明白,他爸是没体会过得道,一旦得道,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就会消失,人就会一直活在那天里,活在真理里,活在那个女人的身体里,行尸走肉,朝露夕阳,死不死一点都不重要了。
4.而与之相形见拙的是那些自甘堕落、有形无魂的行尸走肉,他们有的鼠目寸光,唯利是图;有的吃喝玩乐,腐化堕落;有的是好高骛远,却从不脚踏实地。
5.无心的眼睛陷在了阴影中,心中的主意迅速有了雏形。为什么要杀月牙?因为月牙杀了张显宗。为什么要把张显宗制成行尸走肉,即便化成了一具腐尸还不抛弃?因为对于岳绮罗来讲,张显宗与众不同,很重要。尼罗
6.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7.我通常不太写像行尸走肉这种暴力剧。
8.每一场告别,与家人,与朋友,与爱人,都要经历病入膏肓,行尸走肉,和釜底抽薪之后的又见曙光。自由极光
9.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爱因斯坦
10.我常觉得,完全不知道时代的步调固然是个问题,但拥有自己的步调更重要。归咎于旁人很简单,但自己如何行动,也需要好好省视。不要行尸走肉似的紧皱眉头、面色惨淡、急步向前。吉本芭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