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

词语解释
霜雪[ shuāng xuě ]
⒈ 霜和雪。
⒉ 谓经受霜雪。
⒊ 喻高洁的情操。
⒋ 喻指雪亮的剑光。
⒌ 指寒光闪烁的刀剑。
⒍ 喻指白发。
⒎ 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⒏ 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
引证解释
⒈ 霜和雪。
引《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⒉ 谓经受霜雪。
引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⒊ 喻高洁的情操。
引汉 孔融 《荐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严君 性沉静,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仝》:“仝 志怀霜雪,操拟松柏。”
⒋ 喻指雪亮的剑光。
引唐 杜甫 《暮秋呈苏涣侍御》诗:“倾壶簫管动白髮,儛剑霜雪吹青春。”
仇兆鳌 注:“霜雪,指剑光。”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出匣纷纷霜雪寒,入手辉辉星斗现。”
⒌ 指寒光闪烁的刀剑。
引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二:“袖中 赵 匕首,买自 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 燕 復歷 秦。”
⒍ 喻指白发。
引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霜雪,喻头白也。”
宋 苏轼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以至是在一夜之间化为霜雪。”
⒎ 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引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
《花城》1981年第6期:“王嘉 却像输了球的运动员,满脸霜雪,十分恼怒。”
⒏ 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
引清 郑燮 《怀舍弟墨》诗:“含悽度霜雪,努力爱秋春。”
丁一岚 《<燕山夜话>再版序》:“这本《燕山夜话》虽遇严酷的霜雪,却并未失去勃勃生机。”
国语辞典
霜雪[ shuāng xuě ]
⒈ 霜与雪。
引《列子·汤问》:「霜雪交下,川池暴沍。」
《西游记·第一回》:「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⒉ 比喻洁净光明。
引《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祢衡传》:「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围子手,刀鎗剑戟,灿若霜雪。」
英语frost and snow, (fig.) snowy white (hair), adversity
分字解释

※ "霜雪"的意思解释、霜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霜雪的造句
1.一去二十春霜雪老客袍,荒途失故梦归路迷尘嚣,见三五孩童唱儿时歌谣,欢声里垂泪只为别曲绝调,半生来潦倒剩一念未了,庭树尚青青故人今安好,溯一路流光觅音容杳杳,长满青苔的墓碑刻着岁月如潮。
2.肯把须眉傲霜雪,可知寰宇待澄清。
3.梅、菊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累累硕果的金秋。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
4.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5.一百十、文明人,质如梅,傲骨不折笑霜雪;文明人,品如兰,宁静致远藏幽谷;文明人,性如竹,坚韧不拔亮风节;文明人,德如菊,洁身自好律己高!
6., 这座老房子经历了八十年的风霜雪雨之后,依然屹立不倒,昂首挺胸,不由得令人心生敬意。
7.气温逐渐下降,冬天安营扎寨。多穿保暖衣物,别把自己冻坏。进补调养身体,风霜雪雨不怕。调动乐观心态,要把寒冷打败。争做抗寒先锋,温暖紧紧把握。
8.祝福不怕按键难,千言万语只等闲。平安顺利腾细浪,健康快乐走泥丸。一声朋友三冬暖,举杯共饮酷暑寒。更喜夏来无霜雪,幸福一生尽开颜!
9.望眼欲穿漫天的星辰,鲜花和掌声在不远处起落,也许一切都只能这样,也许此生就茫然的活着,也许一片沙漠,还落一场霜雪,我会期待生命的春风来过,太久夙愿会开出灿烂花朵,永不凋落。孙祝田
10.菊,于深秋百花凋落时,还可以傲霜雪而开放,即使枯干残败犹有抱霜枝,能够表达士人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