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

词语解释
分明[ fēn míng ]
⒈ 清楚(明白)状。
例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袁枚《祭妹文》
英clearly;
⒉ 简单明了地。
例这分明不对。
英plainly;
⒊ 清楚地划开界限。
英clearly demarcated;
引证解释
⒈ 明确;清楚。
引《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
《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寳。’”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
⒉ 辨明。
引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
《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
《魏书·清河王怿传》:“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⒊ 明明;显然。
引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⒋ 明亮。
引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⒌ 光明磊落。
引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国语辞典
分明[ fēn míng ]
⒈ 清楚、明白。
例如:「一定要严肃法纪,赏罚分明。」
近明白 清楚 明明 明显 显然
反模糊 隐约
⒉ 显然、明明。
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
英语clear, distinct, evidently, clearly
法语évidemment, manifestment, net, distinct
分字解释

※ "分明"的意思解释、分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分明的造句
1.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2.编导以阿金的故事勉励港人应自强不息,不要因为身份低微或者时势艰难而放弃,主题十分明确和正面。
3.分明就是乱讲一通,师父德高望重,定得天人相助,福寿绵绵。
4.艾老师是个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人。
5.苏琉月默默地将她俩归类,她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别人对她的好会铭记在心。
6.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7.十二、卦箭分明中鹄来,箭头颠倒落尘埃,情人一见还成鹄,心箭如何挽得回?
8.奥巴马总统的泾渭分明的姿态反映出一些情况。
9.见钱江在辱骂蒙悟,王小梦立刻就不淡定了,虽说她现在已经改变了许多,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冲动、爱憎分明的性格就摆在那里。
10.他大概已吞下了太多中毒的鱼,所以自己也中毒匪浅。水虹觉得自己已经游入了毒饵区,她感觉着毒饵的威胁,却仍然悠悠的徜徉其中,观赏那精美的饵料不忍离开,她不会贸然吞食毒饵,但她口中的唾腺,却分明已烧灼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