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

词语解释
大勇[ dà yǒng ]
⒈ 谓超乎寻常的勇敢。
⒉ 极为勇敢的人。
引证解释
⒈ 谓超乎寻常的勇敢。
引《孟子·公孙丑上》:“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周书·贺拔胜传》:“诸将对敌神色皆动;惟 贺拔公 临阵如平常,真大勇也。”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惟佛具大勇,自弃铜轮王。”
邹韬奋 《信箱·引起研究的兴趣》:“由大智中产生大勇……才是最坚毅的大勇。”
⒉ 极为勇敢的人。
引《吕氏春秋·孟春》:“大匠不斵,大庖不豆,大勇不鬭,大兵不寇。”
国语辞典
大勇[ dà yǒng ]
⒈ 勇的最高表现。
例如:「周处除三害是大勇的表现。」
分字解释

※ "大勇"的意思解释、大勇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大勇的造句
1.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显出非常的气节;……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2.在红军长征途中,***大智大勇,英明指挥,使红军终于摆脱出了困境,胜利到达延安。
3.革命者的大智大勇,在惊涛骇浪中充分展现出来。
4., 我突然觉得那种‘皮囊已锈但污无妨’的生活态度正是光阴和光明的大道。当时我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顿悟感。即使你侵入她的身体也无损于她的自我,这是大智大勇。王怜花
5.在红军长征途中,***大智大勇,英明指挥,使红军终于摆脱出了困境,胜利到达延安。
6.公安人员大智大勇,很快就将罪犯一网打尽。
7.未能无欲,欲不行焉之谓大勇,未能无惑,惑不苟解之谓大智。物不苟应,务尽其心之谓大仁。人而不仁,则道义息。
8.我突然觉得那种‘皮囊已锈但污无妨’的生活态度正是光阴和光明的大道。当时我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顿悟感。即使你侵入她的身体也无损于她的自我,这是大智大勇。王怜花
9.人生最大勇气是认错:人要有勇气,勇气不是跟人有打架、殴斗,也不是跟人家争执、计较,最大的勇气是自我认错。觉得我不应该说这一句话,我不应该做这一件事,我不应该妨碍你。能忏悔认错者。
10.张大勇在上文化课时表现的无精打采,可一到运动场上他就活力四射,简直像换了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