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

词语解释
和同[ hé tóng ]
⒈ 指春秋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
⒉ 和睦同心。
⒊ 调和。
⒋ 伙同;合伙。
⒌ “和光同尘”的略语。
引证解释
⒈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参阅《左传·昭公二十年》。
引《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
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
《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⒉ 和睦同心。
引《管子·立政》:“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
《汉书·吾丘寿王传》:“今 汉 自 高祖 继 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
宋 欧阳修 《笔说·富贵贫贱》:“凡事不和同,则不济。”
明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夫妻到老两和同。”
黄远生 《政界内形记》一:“国务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进行者,则组织之始已种其因,固无可言矣。”
⒊ 调和。
引《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
《淮南子·俶真训》:“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
《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
⒋ 伙同;合伙。
引《唐律疏议·名例四·略和诱人》:“和同相卖者,谓两相和同,共知违法。”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各断一百七。”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按察使与藩司﹞厥后和同溺职,而事权归两院矣。”
⒌ “和光同尘”的略语。参见“和光同尘”。
引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治惟尚和同,无俟於謇謇。”
龚颐正 《续释常谈》引 唐 韩偓 《金銮密记》:“上执 偓 手,涕泣曰:‘我劝你且和同,果如此,有何利益苦杀人!’”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余私念助人为理,覆人之产,不祥;自折其志,苟为和同,不义。”
钱锺书 《围城》三:“买假文凭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认干亲戚是自己的和同随俗。”
⒍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
引《国语·周语中》:“饮食可饗,龢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用行,则德义可观。”
⒎ 谓平和,不交战。
引《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龢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守龢同,谓不相与战而平和也。”
⒏ 调和。
引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因天地之资,而与之龢同。”
国语辞典
和同[ hé tóng ]
⒈ 随俗。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没人来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
分字解释

※ "和同"的意思解释、和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和同的造句
1.作为ccTV的主持人,管彤干净、秀气的外型和亲和的主持风格似乎和同性恋挂不上钩,但为何外界如此证据凿凿地风传?希望这只是捕风捉影。
2.在这凉风习习的夜色里,在这月光融融的大学校园里,想着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以舒畅的心情,平常的心态,去诠释着爱的释语,坦然面对大学生活的考验,这是多么幸福的啊!
3.女人的情感是奇怪的,你若得不到她们的尊敬,也得不到她们的爱。她们和男人不同。男人会因怜悯和同情而爱上一个人,你就可以断定,那种爱绝不是真实的,而且绝不能长久。古龙
4.放学后,我有时直接回家,有时留在学校做作业,有时和同学去打球.
5.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同学一起到郊外踏青。
6.语文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很融洽,经常和大家一起有说有笑,谈笑风生。
7.一会儿,又有一只小兔从洞里蹦蹦跳跳的出来了,它和同伴们一起悠然的吃着草地上的嫩草。忽然一只老鹰从高岩上飞下来,以非常优美的姿势俯冲而下,接着它的一双利爪就像一对锋利的铁钩,紧紧的抓住一只小兔,一转眼就飞上了高岩。
8.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急而快,可是尘埃够不着它。有些雪花不知害怕还是惊喜,和同伴们紧紧凝结在一起,仿佛把广垠的大地和无边的天空连接起来;把团结与分离连接起来;把自然与人心连接起来。
9.我正在专心致志的看书,忽然屏幕右下角冒出个游戏广告来,一看正是我在学校和同学约定一起玩的那个游戏,我的心中只痒痒,又想接着看书又不想违背诺言,但有想还是一会给同学解释一下吧,接着又投入到书海中,兴趣盎然的读着。
10.我在和同学玩赛跑的游戏,当我一口气冲到对终点时,已经累得疲惫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