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号的拼音āi háo
注音ㄞ ㄏㄠˊ
哀号的繁体哀號
词性动词
⒈ 因哀痛而放声哭号。
英wail with grief;
⒈ 因悲伤而呼号痛哭。
引《南史·谢述传》:“及 景仁 卒,﹝ 述 ﹞哀号过礼。”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触首灵前,哀号流血。”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通饮》:“临行之前,妻子的啜泣,女儿的哀号,使他欲行又止。”
⒉ 指兽类悲啼。
引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一:“楚江 巫峡 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茅盾 《子夜》十五:“﹝汽笛﹞象一匹受伤的野兽哀号求救。”
⒈ 悲痛号哭。
引《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筯,卓饮食谈笑自若。」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近悲啼 悲泣
反欢呼
1., 目击者指出,该名女子刚搬来三重区三和路租屋处不久,时常听见她哀号声。
2., 史大郎虽打遍四乡八村,虽然尽听哀号,可没见过这个。
3., 一面民众哀号,一面是官员强迫百姓为他们歌功颂德。
4., 母以子贵并不是终点,争权夺利的腥风血雨,伴随着家园被蹂躏的哀号,在荆棘中艰难前行,为了掌握天下,甘心沉沦……
5., 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董饮食谈笑自若。
6., 该男子驾车一路狂奔,那只狗被拖得左右翻滚哀号不已。
7., 被痛击的敌人蜷缩在地上哀号着。
8., 阿雷特则一直抱着头哀号:“我不想死在这儿。”。
9., 有一种人,是孤独的,在每一个黑夜里哀号,却最终茕茕孑立。
10., 一面民众哀号,一面是官员强迫百姓为他们歌功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