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的拼音zhēn fēng
注音ㄓㄣ ㄈㄥ
针锋的繁体針鋒
⒈ 亦作“针锋”。
⒉ 针尖。亦喻细微。
⒈ 亦作“鍼锋”。针尖。亦喻细微。
引《淮南子·主术训》:“夫权衡轻重,不差蟁首;扶拨枉橈,不失鍼锋。”
南朝 梁元帝 《谢敕送齐王瑞像还启》:“瞻彼堵墙,不足为喻;立处针锋,弗云易拟。”
⒈ 针尖。比喻细微之处。
引南朝梁·元帝〈谢敕送齐王端像还启〉:「瞻彼堵墙,不足为喻。立处针锋,弗云易拟。」
唐·李商隐〈题僧壁〉诗:「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⒉ 比喻尖锐。
例如:「针锋相对」。
1.被压迫民族以牙还牙,同殖民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鲁迅则指出这些人不过是“不根本之图”的“辁才小慧之徒”,与之针锋相对,在青年时代就提出了“立人”的理想。
3.作为乡镇政权这一国家权力末梢代理人的村支部与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在是否及如何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行政任务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积极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希对香港脉虎视眈眈,欲占据福地,文挺身而出,以他风水术数之学力图阻止希的野心,两兄弟针锋相对,冲突一浪接一浪。
5.彩云听着唐卿的话来得厉害,句句和自己的话针锋相对,思忖只有答应了再说。
6.澄打电话问我怎么样,我告诉她江山依旧,云开日出,那边找不到适当的话针锋相对,停顿了几秒,说事情近日总部要通告。
7.这使布什先生与反对增兵的新当选民主党大多数针锋相对,许多共和党参议员也反对增兵。
8.辩论竞赛双方出口成章,针锋相对,真是有点相持不下了。
9.其为热门话题,二人针锋相对,遂使该节目传颂一时。
10.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